2009年8月17日 星期一

縮減的財政措施

縮減的財政措施

政府推動縮減的財政措施通常有

兩種作法:

一為減少政府支出,一為增加稅收。即以開源(增加稅收)或節流(減少支出)來減輕財政赤字。多半會配合寬鬆的貨幣政策,來抵銷或減輕對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

當一個國家採行縮減的財政政策時,所持的理由大多是因為國庫已經不堪負荷,因此政府藉開源(增加稅收)或節流(減少支出)來減輕財政赤字。而當政府採取緊縮的財政政策時,就理論上來說,經由經常帳或資本帳對外匯市場所造成的衝擊恰與擴張的財政政策相反。

但從實務面來看,單獨地進行緊縮的財政政策對外匯的影響並不明確,就算有,也往往不是著眼於國際收支的改善或惡化,而是對內部的經濟、社會造成的影響。

縮減預算支出,減少政府赤字,有助一國改善其經濟體質,對該貨幣應是利多。

1995年第四季末,美元便因為外匯預期美國預算赤字問題可望獲得解決而上揚。

但像削減社會福利、提高稅收都很容易引起一般民眾的反感,造成社會不安,對幣值反而容易形成不利的影響。

像法國1996年1月為抗議削減社會福利所進行的全國大罷工,便使當時法國法朗兌馬克下跌;所以說單獨進行緊縮的預算政策,還要視其影響的層面及其經濟背景而定。

事實上,因為縮減的預算赤字將會導致景氣緊縮, 所以一般多會配合寬鬆的貨幣政策,來抵銷或減輕緊縮財政政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如此一來,利率的走低對該國貨幣才會出現較明顯的偏空反應。

追蹤者

  © Blogger templates The Professional Template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