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
所謂財政政策是指政府透過增加或減少公共支出及稅收的方法﹙非貨幣性的政策﹚來對景氣產生刺激或抑制的作用。
當景氣低迷的時候,政府有兩種財政工具可以運用:
增加政府支出:包括推動各項公共建設從而帶動民間參與投資。例如日本在1990年推出一連串的景氣刺激方案,其中也少不了增加公共建設;而在歐美國家,除了公共建設外,社會福利也占了政府支出相當大的比重,像失業救濟金等,可以在景氣蕭條時,使一般民眾仍保有了起碼的消費能力,社會的總需求不致太低,同樣是刺激景氣的方法。
減少稅收;稅收減少,民眾可以實際支配動用的所得增加,也會增加消費的意願,可以刺激景氣成長。
至於如果景氣過熱,則可以採緊縮的財政政策,也就是減少政府支出或是增加稅收。
理論上來說,緊縮的財政政策如同緊縮的貨幣政策一樣可以對景氣產生冷卻的效果,但一般當景氣果真有過熱現象的時候, 較常見的作法卻是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第。
因為要採取緊縮的財政政策往往牽涉較多的社會或政治考量。例如減少失業津貼或增加稅收,都非常容易招致民眾的反感,對當時執政者或執政黨的政治聲望帶來不利的影響,所以一般很少以緊縮的財政政策作為冷卻景氣的工具,多是因為其他理由才會削減預算,如赤字比例太高、政府收支捉襟見肘這類財政本質因素, 或是像歐洲共同體國家為了符合「單一貨幣」所要求的赤字占國民生產毛額比例而必須削減赤字等政治因素。
Read more...